迎评促建 应知应会-学校篇
质量保障理念
“全面成才 追求卓越”:学校坚持“以生为本”,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。
质量文化
“乐教好学 育人北化”: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教师潜心教书育人,学生勤勉好学不倦。
学校的基本情况是什么?
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,原名北京化工学院,是新中国为“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”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。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,国家“211工程”和“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重点建设院校,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、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。
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什么?
1958年7月14日,邓小平同志签发文件,同意由化工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;经百日奋战,同年9月15日,学校建成开学,迎来首批求学报国学子。
1960年,中共中央将我校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,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。
1978年,学校成为国家恢复招收培养研究生后首批招生院校。
1994年,学校更名为“北京化工大学”。
1996年,跻身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行列。
1998年,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。
2008年,获批“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。
2017年,正式入选“一流学科”建设高校名单。
学校的校训、精神是什么?
校训: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
精神:团结奉献、艰苦奋斗、务实力行、博学创新
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?
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大学
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如何?
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,其中两院院士8人(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),其他国家院士5人,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,国家优秀青年利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75人次,“ 973”首席科学家8人次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,“ 百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7人,“中国青年科技奖”获得者人,“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”获得者2人,“首都科技领军才”获得者5人,教育部跨(新)世纪优秀人才65人;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,“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”获得者5人,全国优秀教师9人,全国模范教师1人,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,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7人(含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);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,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;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。
学校在校生情况如何?
现有17个院(系),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600余人研究生9200余人(其中博士生1700余人),函授、夜等继续教育学生2100余人,学历留学生370余人。
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如何?
学校共有66个本科专业(含9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)44个招生专业,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,2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,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”,19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6个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,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。
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情况如何?
学校建成“三中心”、“三层次”、“三融合”的多环境实践教学平台。
“三中心”是指国家级、北京市级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;
“三层次”是指实物、半实物、虚拟校内实训平台;
“三融合”是指科教融合、校企融合、一二课堂融合的实践创新平台。
学校实践教学基地有哪些?
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,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,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,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,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,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;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,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,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,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,1个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。
学校近年来承担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有哪些?
2018年以来,新增国家级新工科、新文科教改项目10项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7项,北京市教改项目21项,校级教改项目近270余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