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新闻公告
    • 千年雅乐遇上现代匠心
  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6-30 03:06:00
    •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进青年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,以劳动精神为青春注入精神动能,2025523日,“感悟坚守力量”专题讲座圆满落幕。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玲老师以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为引,带领100余名师生穿越时空,聆听穿越千年的礼乐回响。

      五一劳动节刚刚过去,这场讲座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。王玲老师以其卓越的贡献和坚守的信念,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,用“文化 坚持 蜕变”等关键词激励着在场每一位师生以实干致敬匠心、以奋斗书写青春。

      匠心,是镌刻在华夏血脉里的古老密码,亦是照亮未来征途的永恒火种。讲座伊始,王玲老师通过视频的引入,带领同学们走进“中和韶乐”的世界。这种源自周代雅乐体系的宫廷礼乐,在明清时期专用于皇家祭祀、朝会等重要仪式,其“五声和谐、八风平顺”的庄重韵律,生动体现了儒家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,因此被尊称为“华夏正音”。王老师沿着历史发展脉络,系统讲解了中和韶乐的名称由来、功能变迁以及神乐署的管理体系,明确指出它不仅代表着古代音乐艺术的巅峰成就,更是中国礼乐制度传承至今的鲜活见证。

      讲座中,王玲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和韶乐的历史渊源。她提到,中和韶乐作为中国古代宫廷雅乐的代表,其演奏形式、乐器配置、乐律体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这种以“中和”为美学核心的音乐形式,不仅承载着古人“礼乐治国”的政治理想,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人和谐、社会有序的哲学智慧。在当代社会,研究和传承中和韶乐,对于增强文化自信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      让我们以双手为锚,扎稳传统的根脉,聆听穿越千年的华夏正声,感受到中和韶乐“乐以载道”的深厚底蕴。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,承载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,对和谐之美的追求。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讲座为起点,主动走近非遗、理解非遗,让中华礼乐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!


    上一篇:下一篇:
    • 办公电话:010-69771657
    • 邮编:102206
    • 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涧路29号,
    • 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210办公室
    • 关于我们